刚性防水屋面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习惯作法。广西、福建沿海地区解放前在屋面上座浆勾缝,铺设大阶砖(粘土烧成的地砖),水泥砂
刚性防水屋面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习惯作法。广西、福建沿海地区解放前在屋面上座浆勾缝,铺设大阶砖(粘土烧成的地砖),水泥砂浆或混合砂浆抺面制作成刚性防水屋面,后来发展为以细石混凝土防水为主的刚性防水屋面,至20世纪80年代,刚性屋面的作法逐渐成熟,列入规范,形成“刚性防水屋面”。刚性防水屋面的类型见下表。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南方潮湿地区将易开裂变形的水泥砂浆防水层采用配筋细石混凝土代替,在混凝土檩条上架设薄板,然后在薄板上抺水泥砂浆,使用不久,由于砂浆干裂和温差变形,裂缝增多而造成渗漏而被人们废止。后来在薄板上直接浇细石混凝土,抺平压光,质量确有提高,但使用几年后,在板端支承处出现有规则的裂缝或横向裂纹。经研究后采用直接在混凝土结构层上浇筑配筋细石混凝土,并在一定距离设分格缝,这样确有一定成效,裂缝减少了,但仍不能完全克服。在60年代后期杭州建筑工程公司提出“脱离”观点,结构层与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之间设置灰泥隔离层,在配筋细石混凝土板端设分格缝,使刚性防水层在每块分格缝之间成为自由体不受约束,从而基本上解决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开裂的严重现象。80年代以来,为了提高细石混凝土的抗裂性、抗渗性,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研究,采用富裕砂浆混凝土,将微膨胀剂加入混凝土、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双向配筋、掺减水剂、密实剂、纤维等方法,使刚性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更完善,目前从南方地区一直到寒冷的哈尔滨都仍在使用。水泥砂浆防水多层作法,60年代以前也曾普遍采用,但由于变形和干缩裂缝多,大面积屋面一直未予采用,后在砂浆中加入防水剂,以提高砂浆防水能力,减少收缩,目前加入聚合物或采用干粉砂浆,效果更好,但仍不能用于基层刚度差、面积大的工程。砖块体以大阶砖(300~400mmX300~400mm)为代表,在广东、福建某些地方曾用两层大阶砖应用于几千平方米的大型工程上,未发生渗漏,因而福建省曾发布平屋面薄砖刚性防水的标准图,后来人们受此启发,采用普通易得的红砖用防水砂浆铺砌,加上下防水砂浆抺面组成刚性块体防水屋面,由于粘土砖重量大、取土困难,块体屋面施工工序复杂、费工费时,目前已很少被采用。